《海洋之城》文学总策划回顾创作历程

时间:2021-03-26 13:00:00阅读:64225
亚洲首部以邮轮文化为背景的温暖现实主义电视剧《海洋之城》正在江苏卫视、芒果TV热播中,该剧刚刚开播便收视率破2,并获得不俗口碑。作为该剧文学总策划的贺奕回顾了主创的创作历程。一、创意这部剧最初的创意,
  • 海洋之城
  • 生活 传奇 爱情
  • 张翰 王丽坤 王冠逸 雅玫 钟镇涛 郭幸 郭晓燃 闫龙飞
《海洋之城》文学总策划回顾创作历程
《海洋之城》文学总策划回顾创作历程
2/4

亚洲首部以邮轮文化为背景的温暖现实主义电视剧《海洋之城》正在江苏卫视、芒果TV热播中,该剧刚刚开播便收视率破2,并获得不俗口碑。作为该剧文学总策划的贺奕回顾了主创的创作历程。

一、创意

这部剧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导演本人。导演陈昆晖是中国台湾人,在他来大陆发展前的早些年,台湾地区曾引进过一部以邮轮为题材的美剧《爱之船》(The Love Boat),引发了极大轰动。《爱之船》长达200多集,采用的是单元剧的结构,船员的角色固定,每集围绕邮轮上的不同游客展开喜剧性的故事。这部剧给年幼时的晖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投身影视行业后,心里就一直存着一个念想,期待有一天中国也能出现一部邮轮题材的电视剧。

但是,如果说这一念想就像一粒种子,那在很多年里都没有遇上适合萌芽的气候和土壤。邮轮发端于英国,最早是因为远洋轮船必须悬挂英国皇家邮政的信号旗,故而得名“邮轮”,等到民航客机兴起,邮轮的功能随之蜕变,才从载客、运货转成纯粹的游乐。乘坐邮轮,在欧美是种相当普遍的旅游方式,拿美国来说,就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体验过邮轮出行。所以说邮轮题材的影视剧,只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老百姓对于邮轮有了基本认知之后,才具备诞生的条件。这一点,无论是上世纪70、80年代《爱之船》在北美的热播,还是90年代在台湾掀起的收视潮,包括我们后来了解到,德国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也拍过一部邮轮题材的电视剧,同样风行一时,都是最有力的证明。

邮轮直到2006年才正式进入中国,一开始影响面极小,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邮轮为何物,更不要说选择邮轮作为旅游方式了。然而,只用短短几年时间,邮轮业就在中国取得了跳跃式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大邮轮公司都将发展重心转向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登上邮轮,对于这一原本专属于发达国家的出游方式不再陌生。

陈昆晖导演感觉到心里的那粒种子等来了破土的时机,是在2014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中国已经到了可以用邮轮这个题材来反映当下老百姓生活的时候了。”

左三:文学总策划贺奕、左四:导演陈昆晖

中间白色衣服: 丁凯原型、右三:制作人陈励

二、启动

方向定了,接下来看怎样迈出第一步。这就要说到总制作人陈励起的作用。陈总完全认同晖导的创意,认为邮轮是国内行业剧题材上的空白点,有着其他任何行业都没有的特色。因为邮轮业是欧美人主导的产业,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所有重要岗位都掌握在欧美人手里,而中国人只是近十来年才作为新丁进入,面对文化上的隔阂,要想站稳脚跟并得到尊重和认可,殊为不易。反映中国人在其中生存和奋斗的经历,一定会是很有感染力的。另外,邮轮作为移动的海上度假村,或者说移动的城市,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形形色色的游客在其中交汇,船员们又来自不同的国籍,天然地提供了一个发生故事的平台,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侧面。

但是,等到真要启动项目,陈总才发现做这样一部剧,难度也是非同小可的。邮轮业是中国影视人从未涉足过的空白,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熟悉这一行业的内部状况,因此,能否取得邮轮公司的支持,对于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还有,因为邮轮体量巨大,构造复杂,又以浩瀚大海为背景,很难完全靠搭建摄影棚来表现场景,最好能做到上邮轮实景拍摄,这同样取决于能否说服邮轮公司。且不说邮轮公司全是跨国公司,文化观念上本有差异,能否接受一部表现中国人打入他们固有“领地”的影视作品,尚是一个问号,单论上邮轮拍摄这条,看起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知道,邮轮从竣工出厂投入使用的那天开始,就一直处于不间断运营的状态,总是靠港结束上一航次,马上又迎上下一航次的游客,但凡空置一天都会造成成本的巨大消耗。也就是说,邮轮上所有的空间和设施,都是首先必须满足游客的需要的,如果真把动辄上百人的剧组放到上面拍戏,很可能会影响到数以千计的游客的体验,也会给船方的管理造成干扰。

熟悉陈总的人都说她性格中有种迷之乐观,这点在接触邮轮公司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不断发邮件、打电话、直接上门,一件听起来很不靠谱的事,她却做得锲而不舍,坚持了三年之久,这中间反复遭遇碰壁,甚至一度被人怀疑是个骗子。幸运的是,她的执着和诚意终于打动了一家国际顶级邮轮公司,这家公司的中国区总裁是位中国人,一位引领中国邮轮业实现快速腾飞的传奇人物,正是他努力说服了总部,这样最为关键的采风和实景拍摄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三、采风

采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系到如何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地建立起全方位的认知。这项工作可以说直到开拍之前都在进行,只为能让剧本中的每一细节更加扎实。晖导和陈总坚持遵循创作规律,和策划、编剧、责编、摄影等主创人员一起,对邮轮和地面部门多轮次反复采风,力求挖掘出最生动、翔实、独特的故事素材。

有观众会说,上邮轮采风,等于把玩当工作,不是挺惬意吗?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一个航次一般四到五天,在这四五天里要采访到邮轮上的每一个岗位,包括船长、副船长、大副、娱乐总监、酒店总监、行政主厨、前台、海乘人员、团队协调员、剧场演员等等,还要通过英语跟他们交流,捕捉到他们职业上、经历中的亮点,其实时间非常紧张。为了了解到他们在邮轮上的真实状况,还必须专门挑选在他们当值的时候,同时要把干扰和影响减到最低。船方安排的时间表非常紧凑,我们经常都得掐着点,一场采访结束,马上小跑着赶奔下一场,而一艘邮轮长度三百多米,高度十多层,如果两个部门之间离得远,必定跑得气喘吁吁。记得有一次,照安排要看邮轮在日本长崎靠港,凌晨四点刚过,我们在天色尚是一片漆黑时就起床赶到了驾驶舱,然后将近一小时屏息敛声,观看船长和其他船员们如何在禁止开灯的黑暗环境中完成靠港停泊的操作。

更多的采风,是在地面上进行的,扩展到跟邮轮相关联的其他行业,如旅行社、导游等等。总之,从最扎实的采风起步,不求赶进度,不为省成本,用陈总的话说,“我们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但正因为这样,剧中的所有人物,在现实中都有原型,比如男主角丁凯,原型就是全球第一位华人邮轮船长,他是从国外货轮上的普通船员干起,一路成长起来,成为邮轮业的标志性人物。而剧中所有跟邮轮有关的重要情节,也都是从采风得到的素材中提炼而来。

编剧开会、采风

四、剧本

最耗费时间和脑力的一环,还是剧本。在采风基础上,晖导,陈总,加上我和剧本主创人员,开始了漫长、反复的头脑风暴,其间张炭、任莎编剧团队又加入进来,共同搭建起全剧的主要框架。人设和剧情走向出来后,最大的难关还在结构的设置上,大家不断提出方向又不断推翻,最终兼顾邮轮旅行的特点和中国观众的观剧习惯,确定了类单元剧的“鱼骨结构”。

鱼骨是由两部分,即较粗的鱼脊和两边分出的较细的鱼刺组成。在我们这里,“鱼脊”代表的是贯穿剧集始终的主线,讲述的是邮轮上的中国职员在国际化职场背景下的故事,而“鱼刺”代表的是穿插在剧集中的多条辅线,是每一个航次登船的新游客带来的阶段性故事。这样在主线推进的过程中,辅线前赴后继地加入进来,从而把剧情从邮轮延展到当代中国的各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社会众生相的反映。这也正符合本剧“一船一世界”的主旨。这样的结构,既能避免单走一条主线的单调和促狭,又能避免纯单元剧的刻板和僵化。

构想是美妙的,但等确定这一结构之后,我们才发现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主线上的故事,还有采风的材料托底,辅线上的每一个人物和相应的剧情,却都必须从头设计,还要跟主线有机交融,既不能和主线相比形成塌陷,又不能喧宾夺主抢了主线。我们确定的创作路径,是从海量的社会新闻中搜寻和筛选带有话题点的事件,再加以艺术性的再创造。这个说起来只有几句话,做起来却是超乎想象地难,简直无异于“自虐”,以至于后来有平台和同行的朋友了解到是这样的创作过程,直问陈总和晖导为什么不就做做男女主角的职场爱情戏,那样岂不轻松快捷得多,而且反而更容易被市场接受。但那样的剧确实一开始就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因为邮轮的题材落到我们手里,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加机遇,如果做不出它应有的特色和新意,那就真的浪费了这个宝贵的题材。

编剧团队付出极大努力,修改不计其次,终于完成了剧本。依然有不尽完美的地方,但能看得到的是,这部剧绝没有因为安于平庸而选择讨巧和捷径。

《海洋之城》海上部分杀青照

五、拍摄

筹拍过程中依然困难不断,但也发生过一些趣事,有一件值得一提。负责道具和美术的四位工作人员一起登船,为搭景对邮轮进行实地勘察。结果有一天,当其中一人正在甲板边专注地拿着尺子比划测量时,船上的保安员在监控探头里看见,还误以为他要跳海轻生,当即火速冲过去将他扣住。但正是有赖于他们这次一丝不苟的勘察,剧组随后才在摄影棚里搭建起了1︰1全复制的驾驶舱,偌大空间里的所有细节,包括每一盏灯的亮度,都跟船上分毫无差,完全可以乱真。结果是,连前面提到的那位国际顶级邮轮公司的中国区总裁来到摄影棚时,都感到难以置信,对剧组的专业精神大为叹服。

2018年1 月4日,由北京博集天卷有限公司主投的《海洋之城》在上海开机,历时124天,连续登上邮轮,完成了影视史上首次长达数月的海上实景拍摄,并转场上海、苏州、马赛、福冈、长崎等地,拍摄场景多达400余个,角色人物近200名。

六、小结

以上种种,就是创作这部剧集的大略过程,只能说甘苦自知。至于完成度到底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还要等待业界和各位观众来评判。(文学总策划 贺奕)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